close

三天前的晚餐時,爸爸告訴我他的心絞痛再度發作了,他說當天下午他感覺到心臟下方的位置好像有塊大石頭壓住的感覺,而且會傳到背部的地方,非常地不舒服。

由於發作的時間太久,休息了好久一直不好、平常吃的中藥粉也不湊效,爸爸一口氣便吃了2顆NTG,還好不舒服的感覺立刻緩和下來,不過卻也覺得天旋地轉、眼冒金星,一量血壓,收縮壓只剩90 (我想可能是NTG一下子吃太多,造成全身血管的擴張吧),還好休息之後便慢慢恢復。

由於症狀大致上已經緩解,我們就按照原訂計畫開車到台中的賽斯基金會上課,不過車子開到中投交流道附近,心臟的不舒服又來了,爸爸只好再吃下一顆NTG,同時我也把車子調頭往家裏開。同樣地,過沒多久,心臟的不舒服也慢慢地減輕。

回到家裏和爸媽商量要不要上醫院,乾脆作個心導管,該放支架就放吧,特別是爸爸對於nitrates類的藥物一直無法耐受,每次服完都會劇烈地頭痛。在討論的同時,我也根據金匱要略與倪老師所傳授的中醫治法,和爸爸一起擬定了治療的處方,並快速抓好藥下鍋去煮。可是藥還沒煮好,心痛又來了,正在猶豫是要再吃一顆NTG、還是要上醫院時,我突然想到張釗漢醫師的原始點療法,便請爸爸坐下,在第五胸椎旁,大約是在膀胱經的「心俞」、「神堂」附近的位置,用食指的近端指間關節為爸爸按揉。

按揉的同時,爸爸感覺到強烈的壓痛,讓我有種找到「trigger point」的感覺,而爸爸也很快地感受到心痛的不舒服開始緩解,甚至覺得比NTG的作用還快; 胸椎左側揉完,爸爸還要我揉一揉右側,大概就這樣作了大約十多分鐘吧,我的手也累了,爸爸的心痛也好了九成有。家裏剛好有台按摩椅,這個工作就暫時交給它來代勞了。

以下擷取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所出版的操作手冊為大家說明按揉的位置:

Snap8.jpg  

我所按揉的位置是上圖胸椎和肩胛骨之間的藍圈圈,不過我是讓爸爸坐著,所以我用手指的關節,以半握拳的方式來施作; 張醫師所示範的是讓病患趴著,用手肘的關節來作,好處是比較省力、比較不會手痠。

藥煮好之後,爸爸說喝了心臟的不舒服有種完全打開的感覺;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原始點與中藥的作用,的的確確發揮了緩解心絞痛的作用,但應該只是暫時性地增加了心肌血流,機轉可能是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或更多難以用西方醫學概念來解釋的作用,然而血管硬化、瘀阻的本質應該沒有那麼快獲得改善。所以我認為原始點的手法、皮老師的長短腳矯正法、與各種針對病根的藥物治療也應該持續地進行,才能讓治療的效果進一步擴大、預防未來的再次發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