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大下課到家後說全身無力、有發燒現象,量起來38.6度、無汗; 沒有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舌苔白厚; 脈數無力
診斷: 太陽溫病併太陰寒濕。
處方1: 麻黃湯+真武湯+炮附子+蒼朮+厚朴; 1小時-2小時服用1次,每次4克; 服用2次後約十點入睡。
十一點醒來,再吃一次藥,但略顯煩躁、神志不清,似乎半夢半醒;
接著開始大哭、叫媽; 安撫後平靜下來、出大汗; 體溫退至37.9度;
給予海鹽水,入睡。
一夜安睡至06-03上午6點醒來,量體溫,微升至38.1度。
再給一次藥,又開始煩躁、接著出汗; 但很快平靜下來,體溫再下降至37.6度。
處方2: 上班前將前方再加上生脈飲與平胃散,以補充流失的津液與元氣並加強袪濕,並稀釋掉原方的作用。
中午電話追踨,老婆說精神好、活力佳,跟沒病一樣,但還是37.5左右。
晚上下班回家看到老大恢復得很不錯,且一日沒有上學,似乎覺得對二個弟弟有點不好意思,表現得特別懂事、乖巧,會關心弟弟、幫忙家事。
<心得>:
皮師說「麻黃湯」的作用就像壓力鍋,將原本密縮的毛孔收得更緊,並加強心臟功能以激發更大身體自然療能將病邪排出去。老大體質素虛、濕氣重,所以我輔以袪寒除濕之劑。
兩次煩躁後出汗燒退,顯然是應證了皮師「壓力鍋」的理論,從退燒後精神體力均佳的結果來看,這次的處方雖不中亦不遠矣。不過用到「麻黃湯」似乎有點「割雞用牛刀」,不次用「葛根湯」看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