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月美國跟診的機票與住宿問題最近陸續搞定,一切已經箭在弦上,但也覺得自己的程度還是太差,要把握時間好好充實,所以不敢再多寫文章。不過最近困擾許久的「香港腳」問題,自己和太座以中藥處理的實驗結果皆相當理想,還是忍不住要分享出來。
我和老婆兩個人主要的問題都是在無名趾與小趾之間,症狀包括癢、起水泡、脫皮等,我比較嚴重,已經到了「流湯」、「滲血」的程度,努力地擦抗黴菌藥膏還是沒有起色。只好想想看,中醫有沒有什麼辦法。
「辨證」的結果,我認為是「寒濕並結」,因為已經已起水泡、流湯了,所以『濕」是沒有問題的; 病灶部位的皮膚顯得特別的蒼白,加上長期個人體質的特性,所以應該也有「寒」; 因此以「炮附子」、「白朮」來袪「寒」與「濕」,最後再加上「黃連」,主要取其苦寒以燥濕、解毒以抑菌的作用。不過三種藥粉混在一起,恐怕無法長時間附著在病灶上,所以我隨手用了弘明幼兒園老師自製的紫雲膏來吸附藥粉再塗上去(未來可以找凡士林來代替)。前後大概才擦了三次、約莫三、四天的時間,幾乎好了八成,到今天大概一個星期吧,可以說完全好了。我太太試用的效果也十分理想,才擦一次,她就很滿意地說已經好了。
中醫對各類型的感染/發炎疾病所採取的原則與西醫不太一樣,西醫是找出致病菌,然後用相對的藥物(如抗生素、抗黴菌藥、抗病毒藥)來殺死病菌。但這樣的作法常有抗藥性的問題,而且腳部的環境不改善,其實問題很難根治。中醫則是著重改善身體環境,讓病菌不適合生存,配合人體免疫能力的提昇,來達到治療的效果。從這次的經驗來看,中醫是「略勝一籌」。
全站熱搜